12月4日-5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新华每日电讯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省博鳌举行。论坛期间,以“厚植‘双循环’内需动力 洞见‘新消费’未来趋势”为主题的2020中国食品发展大会在12月5日下午顺利举办。

作为本届中国食品发展大会的一大亮点,新华网食品频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启动了“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网产业研究报告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副主任董国用,新华网快消事业部总监刘洋,新华网食品频道主编郭良共同登台完成启动仪式,双方旨在共同开展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消费的研究,探索产业和传播的融合规律。

在启动仪式上,张永建发表了题为《挑战与机遇:中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的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对中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和对食品企业发展的思考。

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张永建表示,从宏观环境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依靠向市场经济转变形成的制度转换,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成本比较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甚至“从少到多”的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原有发展方式动能的逐渐衰竭,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边际效应日益显现,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此,中央提出了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就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对食品产业直接影响的三个因素看,他认为一是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后,近些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和收窄,产业、企业也遇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近些年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变动不太大,对食品的总体需求比较平稳。二是监管,食品药品领域的监管愈发严格。近些年来,食品药品领域落实“四个最严”,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并呈现日趋收紧的态势。三是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不仅改变着食品产业的外部环境,更在改变着食品产业内部,大量的新技术不断运用到了食品领域中,科学技术的贡献不断加大。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影响并改变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我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实现“双转变”

“企业发展首先要谋大势,当前我国食品产业的大势是什么?我认为,食品产业正处于‘双转变’的重要阶段。”张永建说。

第一个转变是从产业发展模式的视角看,中国食品产业与中国经济一样,正在经历“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的转变。其实这个进程已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近十年来,食品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三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是高淘汰率,二是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三是基于需求变化引发的食品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第二个转变是从“需求—供给”演变的视角看,食品的供给正在经历着以提供能量为主,向提供能量、营养、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种复合需求的转变。从产品角度,就是要实现“六化”,即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个性化和精致化,这个变化不仅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大方向,更为中国食品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双转变”就是要实现我国食品产业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完成产业“双转变”、实现产品“六化”,是对中国食品企业的挑战,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多方面的支撑,这些支撑至少有六个方面,即企业理念、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进与提升、科学技术、监管的改进与提升、食育、环境保护。”张永建介绍。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是“双转变”的主体。企业如何顺应趋势,如何把握机遇,是对企业的挑战。从食品企业自身看,内部的经营管理仍有很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底气首先缘自于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所以,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管理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仍是食品企业要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张永建表示:“我们必须非常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回避不了的,食品产业的‘双转变’是回避不了的,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适者生存’和‘择优汰劣’的过程,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要认清大势、排除困难、提升能力、抓住机遇,就能再上台阶,实现中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未来,双方将就对社会关注的保健食品产业、乳产业、酒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新华网食品频道发布,为消费者和尚德守法的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弘扬正能量。(任禹西)

相关新闻

要闻推荐

专题报道